第88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88章
移民署裏除了嚴冬季節,人總是很多,這裏也被傾註了大量的資源。別的不說,每一批移民,消耗的食物和布料就是個很大的數字。這些移民帶過來的東西,大多數都是要被丟棄回收的,他們原本的衣服會經過統一燙洗,送到造紙作坊,然後換上移民署為他們準備的衣服。因為技術的進步,哪怕他們用的衣料在遼國已經算是低檔次的了,這些布料依舊細密柔軟,夏衣輕巧,春秋的衣服就已經很是溫暖厚實。可以說,對於這些一窮二白的移民來說,他們如果留在家鄉,可能到死都穿不上一身這樣的衣服。
劉啟和竇嬰也算得上是見過人間疾苦的,劉啟在代國的時候,日子就過得捉襟見肘,竇嬰小時候,竇家日子也不寬裕。而長安城裏,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公卿徹侯,上林苑裏,就有許多失去了土地的貧民租了上林苑的土地。劉啟和竇嬰都見過這些人的生活,而很顯然,移民署這邊,這些新來的移民,他們的生活水平一下子變得比漢家所謂的中等人家還強一些。
“遼國到底哪來這麽多錢?”劉啟坐在椅子上,杯子裏面的茶水已經沒了熱氣,在大漢,上層對於數學都是非常重視的,劉啟稍微一算,就知道,這些移民在移民署待一天,所消耗的物資都要超過百萬錢,一年下來,起碼就是幾億錢這麽白白花出去了。
這會兒大漢經濟還是很薄弱的,幾億錢,都足夠打一場非常富裕的仗了,結果呢,遼國就這麽白白耗在一幫黔首身上,有這個必要嗎?
竇嬰也在盤算這些年遼國流入漢室的商品大概賺了多少錢,然後他就意識到,遼國是在用大漢的錢,掠奪大漢的人口,偏偏大家還對他感恩戴德!他抿著嘴,皺眉道:“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!”
劉啟也是說道:“明明父皇那邊已經下了嚴令,結果呢,竟然還有這麽多人跑到遼國來!”
劉啟倒不是痛恨這些百姓,有道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,願意跑到遼國來移民的,除了一小部分是純粹的投機分子,大多數其實都是在家鄉過不下去了!北地其實人口不算稠密,按理說人均耕地面積不會少,但是帳不是這麽算的!北方開發算是比較早的,土地如今也不再肥沃,另外就是,這裏沒多少河流,降水量也一般,所以,原本這年頭的糧食產量就低得可憐,到了北地,還得再打個折扣,遇上荒年,說不定一畝地種下去,打到的糧食也就比種下去的種子多一點。
但是,你環境再惡劣,卻是不能耽誤給地主老爺交租子。不交租子也行,那就得去給那些老爺家的子弟做扈從,做親衛,然後他們去掙軍功的時候,你就得跟著上戰場,軍功是老爺少爺的,送死卻是你的事,你死之後,家裏人能不能得到撫恤,還得看他們的良心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北地這邊百姓活得也艱難,即便朝廷經常減免賦稅,但是,這種減免獲利更多的還是那些地主豪強,普通百姓所能得到的好處很有限,所以,稍微有點天災,他們就要面臨破產的危機。以前大家是沒得選,只能去給地主富戶做佃戶,甚至是不得不賣身為奴,但是如今,大家都寧可往遼東跑。尤其,在那些地主竟然因此降低了租子還有子錢的利息,好挽留他們的時候,他們雖說沒有見識,但是作為普通百姓,也有著小民狡猾的智慧。那就是,既然那些地主老爺不希望自己離開,那麽,那裏一定比給地主做佃戶奴仆來得強。
想明白了這些之後,劉啟難免有些無力。他一直覺得,自個的父皇是個仁慈的天子,在父皇的統治下,大漢子民都能沐浴天子的恩德。但是,這一次出京,劉啟看到的東西太多了,民間許多事情都讓他覺得憤怒,最終卻是無力。
因為漢家一直以來執行的小家庭制度,所以,民間常有生子不舉之事,因為生下來之後也未必養得起,地方上的官吏拿捏小民的手段也很多,漢家戶籍是有漏洞的,有一個漏洞就是戶籍上的年齡,孩子生下來,可沒有零歲的說法,生下來就是一歲,遇上個心懷惡意的,給你寫戶籍的時候,多添個兩歲,那麽,你就得提前年給孩子交口賦,孩子還沒長成,就得去服勞役,一個還沒有真正長成,從小營養不良的孩子,去參加遠超過他能力的勞役,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。就算能承擔口賦,孩子順順利利長大了,但家裏多一口人,將來分家怎麽辦,分不到家產,那這個孩子將來就會淪落到下一個階層裏頭去,比如說給人做贅婿,而這個時候,贅婿其實就跟刑徒沒什麽區別。
這還只是一個很小的問題,其他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多的是,一開始劉啟還恨不得直接提劍殺人,到後來,劉啟已經無話可說。尤其出了函谷關,老劉家的影響力也沒那麽大了,地方上的郡守如果跟豪強沆瀣一氣的話,那麽,他們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,他們想要做什麽,下面百姓都無力抗衡。更重要的是,百姓其實不管這到底是誰的過錯,他們只會將怨恨放在劉氏身上,誰讓漢家天子姓劉呢?
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,再看到遼國如今的光景,劉啟只覺胸中一個郁氣幾乎要噴薄而出,他不得不承認,劉昌真的幹得很不錯,但是,他究竟是怎麽做到的呢?
劉啟坐在那裏,眼神變得無比迷茫。
同樣迷茫的還有竇嬰,他學的那些學問比較務虛,不夠務實,他知道什麽是好,什麽是不好,但是具體怎麽做,為什麽,他很難搞明白。他只覺得自己從前學過的那些理論受到了無比的沖擊,一時間已經對自己那些所學開始懷疑了起來。
劉啟跟竇嬰兩人跟入了魔一般,幹脆也不走了,就留在移民署,天天盯著移民署的運作,移民署的官員勸了他們幾次,見他們不聽,最後也便聽之任之,這裏也沒什麽機密,想要覆制很容易,只要你肯源源不斷地掏錢。
移民署就是這樣一個吞錢的怪物,各個作坊還有那些想要開發自己封地的貴族們也對移民署有捐助,為的就是能給自家多弄一些移民過去,但是,這些錢投進來,也就是減少了朝廷對移民署的撥款,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。別的不說,給那些掮客的好處就不能少。
這個世上,很多事情的邏輯都很簡單,只要生產力跟得上,那就少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,如果有,那是你錢還不夠多。對於一個國家來說,也是如此,要不是漢武帝得了自家父祖兩輩人積攢下來的家產,就他那個敗家子的德性,可撐不住打幾次匈奴,不用等到他晚年,中年就要財政崩潰,民不聊生了。
而移民署這邊雖說提供基本的技能培訓,但是也就是個基礎,認識一些常用字,會算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和九九乘法表,差不多就能成為一個初級的產業工人了,所以,一個移民在移民署其實待的時間並不會很長,然後就會根據他的想法,給他足夠多的選擇,讓他自個選,是想要分田分地,還是想要去工坊做工,另外就是去什麽地方,哪類工坊,總之,遼國境內各行各業都缺人,移民從來都是供不應求。
等到搞明白了移民署這邊的全套流程之後,劉啟和竇嬰一方面大受震撼,畢竟,遼國這邊居然在短時間內就通過一些特殊的符號,讓移民迅速學會了足夠的知識,有這樣的知識量,這些移民回到大漢,都有資格做地方上的小吏了!而在遼國,這居然只是基礎,大家都沒將這些當回事,甚至,將這視作是掃盲階段,也就是脫離了文盲的水平,想要進一步深造,就得進入專門的學校去學習。
劉啟和竇嬰在意識到在移民署不能知道更多的時候,這才離開了移民署,打算這一路上好好看看遼國究竟是如何運作的。
大概是冤家路窄,劉啟到達遼國不久,一個規模還算是不小的船隊到達了海州碼頭,所謂的海州,其實就是後世的濟州島,如今遼國已經開始大規模發展海洋漁業,海州這邊就是一個中轉地,在這裏對捕撈上來的海產進行進一步的加工,做成鹹魚、魚幹、魚松乃至罐頭,這也讓海州迅速繁榮了起來,這裏的碼頭也成了許多海船停泊中轉的地方。
這個船隊是南下做生意的商船,船上卻帶上了吳國的使團。
劉濞消息也算是比較靈通的,他一直對長安的位置有著相當的野望,因此,在他知道了劉昌的身份之後,便覺得有機可趁,另外就是,遼國如今跟吳國也有比較密切的貿易往來,吳國的特產可不只有海鹽和銅,還有生絲,劉昌在那裏購買了好幾個山頭用於種植茶樹,招收了不少人口采茶制茶,劉濞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好處,也開始搞起了茶山,只是如今在大漢,茶葉還算是藥材,一時半會兒還沒能培養出大家喝茶的習慣。
劉濞想要跟劉昌結盟,好一起對抗長安,為此派來了他的太子劉賢,也就是歷史上被劉啟一個棋盤砸死的那個倒黴蛋!這位倒是沒有去長安朝貢,結果看他們的路線和速度,看樣子,這會兒他們要在王險城相遇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移民署裏除了嚴冬季節,人總是很多,這裏也被傾註了大量的資源。別的不說,每一批移民,消耗的食物和布料就是個很大的數字。這些移民帶過來的東西,大多數都是要被丟棄回收的,他們原本的衣服會經過統一燙洗,送到造紙作坊,然後換上移民署為他們準備的衣服。因為技術的進步,哪怕他們用的衣料在遼國已經算是低檔次的了,這些布料依舊細密柔軟,夏衣輕巧,春秋的衣服就已經很是溫暖厚實。可以說,對於這些一窮二白的移民來說,他們如果留在家鄉,可能到死都穿不上一身這樣的衣服。
劉啟和竇嬰也算得上是見過人間疾苦的,劉啟在代國的時候,日子就過得捉襟見肘,竇嬰小時候,竇家日子也不寬裕。而長安城裏,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公卿徹侯,上林苑裏,就有許多失去了土地的貧民租了上林苑的土地。劉啟和竇嬰都見過這些人的生活,而很顯然,移民署這邊,這些新來的移民,他們的生活水平一下子變得比漢家所謂的中等人家還強一些。
“遼國到底哪來這麽多錢?”劉啟坐在椅子上,杯子裏面的茶水已經沒了熱氣,在大漢,上層對於數學都是非常重視的,劉啟稍微一算,就知道,這些移民在移民署待一天,所消耗的物資都要超過百萬錢,一年下來,起碼就是幾億錢這麽白白花出去了。
這會兒大漢經濟還是很薄弱的,幾億錢,都足夠打一場非常富裕的仗了,結果呢,遼國就這麽白白耗在一幫黔首身上,有這個必要嗎?
竇嬰也在盤算這些年遼國流入漢室的商品大概賺了多少錢,然後他就意識到,遼國是在用大漢的錢,掠奪大漢的人口,偏偏大家還對他感恩戴德!他抿著嘴,皺眉道:“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!”
劉啟也是說道:“明明父皇那邊已經下了嚴令,結果呢,竟然還有這麽多人跑到遼國來!”
劉啟倒不是痛恨這些百姓,有道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,願意跑到遼國來移民的,除了一小部分是純粹的投機分子,大多數其實都是在家鄉過不下去了!北地其實人口不算稠密,按理說人均耕地面積不會少,但是帳不是這麽算的!北方開發算是比較早的,土地如今也不再肥沃,另外就是,這裏沒多少河流,降水量也一般,所以,原本這年頭的糧食產量就低得可憐,到了北地,還得再打個折扣,遇上荒年,說不定一畝地種下去,打到的糧食也就比種下去的種子多一點。
但是,你環境再惡劣,卻是不能耽誤給地主老爺交租子。不交租子也行,那就得去給那些老爺家的子弟做扈從,做親衛,然後他們去掙軍功的時候,你就得跟著上戰場,軍功是老爺少爺的,送死卻是你的事,你死之後,家裏人能不能得到撫恤,還得看他們的良心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北地這邊百姓活得也艱難,即便朝廷經常減免賦稅,但是,這種減免獲利更多的還是那些地主豪強,普通百姓所能得到的好處很有限,所以,稍微有點天災,他們就要面臨破產的危機。以前大家是沒得選,只能去給地主富戶做佃戶,甚至是不得不賣身為奴,但是如今,大家都寧可往遼東跑。尤其,在那些地主竟然因此降低了租子還有子錢的利息,好挽留他們的時候,他們雖說沒有見識,但是作為普通百姓,也有著小民狡猾的智慧。那就是,既然那些地主老爺不希望自己離開,那麽,那裏一定比給地主做佃戶奴仆來得強。
想明白了這些之後,劉啟難免有些無力。他一直覺得,自個的父皇是個仁慈的天子,在父皇的統治下,大漢子民都能沐浴天子的恩德。但是,這一次出京,劉啟看到的東西太多了,民間許多事情都讓他覺得憤怒,最終卻是無力。
因為漢家一直以來執行的小家庭制度,所以,民間常有生子不舉之事,因為生下來之後也未必養得起,地方上的官吏拿捏小民的手段也很多,漢家戶籍是有漏洞的,有一個漏洞就是戶籍上的年齡,孩子生下來,可沒有零歲的說法,生下來就是一歲,遇上個心懷惡意的,給你寫戶籍的時候,多添個兩歲,那麽,你就得提前年給孩子交口賦,孩子還沒長成,就得去服勞役,一個還沒有真正長成,從小營養不良的孩子,去參加遠超過他能力的勞役,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。就算能承擔口賦,孩子順順利利長大了,但家裏多一口人,將來分家怎麽辦,分不到家產,那這個孩子將來就會淪落到下一個階層裏頭去,比如說給人做贅婿,而這個時候,贅婿其實就跟刑徒沒什麽區別。
這還只是一個很小的問題,其他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多的是,一開始劉啟還恨不得直接提劍殺人,到後來,劉啟已經無話可說。尤其出了函谷關,老劉家的影響力也沒那麽大了,地方上的郡守如果跟豪強沆瀣一氣的話,那麽,他們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,他們想要做什麽,下面百姓都無力抗衡。更重要的是,百姓其實不管這到底是誰的過錯,他們只會將怨恨放在劉氏身上,誰讓漢家天子姓劉呢?
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,再看到遼國如今的光景,劉啟只覺胸中一個郁氣幾乎要噴薄而出,他不得不承認,劉昌真的幹得很不錯,但是,他究竟是怎麽做到的呢?
劉啟坐在那裏,眼神變得無比迷茫。
同樣迷茫的還有竇嬰,他學的那些學問比較務虛,不夠務實,他知道什麽是好,什麽是不好,但是具體怎麽做,為什麽,他很難搞明白。他只覺得自己從前學過的那些理論受到了無比的沖擊,一時間已經對自己那些所學開始懷疑了起來。
劉啟跟竇嬰兩人跟入了魔一般,幹脆也不走了,就留在移民署,天天盯著移民署的運作,移民署的官員勸了他們幾次,見他們不聽,最後也便聽之任之,這裏也沒什麽機密,想要覆制很容易,只要你肯源源不斷地掏錢。
移民署就是這樣一個吞錢的怪物,各個作坊還有那些想要開發自己封地的貴族們也對移民署有捐助,為的就是能給自家多弄一些移民過去,但是,這些錢投進來,也就是減少了朝廷對移民署的撥款,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。別的不說,給那些掮客的好處就不能少。
這個世上,很多事情的邏輯都很簡單,只要生產力跟得上,那就少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,如果有,那是你錢還不夠多。對於一個國家來說,也是如此,要不是漢武帝得了自家父祖兩輩人積攢下來的家產,就他那個敗家子的德性,可撐不住打幾次匈奴,不用等到他晚年,中年就要財政崩潰,民不聊生了。
而移民署這邊雖說提供基本的技能培訓,但是也就是個基礎,認識一些常用字,會算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和九九乘法表,差不多就能成為一個初級的產業工人了,所以,一個移民在移民署其實待的時間並不會很長,然後就會根據他的想法,給他足夠多的選擇,讓他自個選,是想要分田分地,還是想要去工坊做工,另外就是去什麽地方,哪類工坊,總之,遼國境內各行各業都缺人,移民從來都是供不應求。
等到搞明白了移民署這邊的全套流程之後,劉啟和竇嬰一方面大受震撼,畢竟,遼國這邊居然在短時間內就通過一些特殊的符號,讓移民迅速學會了足夠的知識,有這樣的知識量,這些移民回到大漢,都有資格做地方上的小吏了!而在遼國,這居然只是基礎,大家都沒將這些當回事,甚至,將這視作是掃盲階段,也就是脫離了文盲的水平,想要進一步深造,就得進入專門的學校去學習。
劉啟和竇嬰在意識到在移民署不能知道更多的時候,這才離開了移民署,打算這一路上好好看看遼國究竟是如何運作的。
大概是冤家路窄,劉啟到達遼國不久,一個規模還算是不小的船隊到達了海州碼頭,所謂的海州,其實就是後世的濟州島,如今遼國已經開始大規模發展海洋漁業,海州這邊就是一個中轉地,在這裏對捕撈上來的海產進行進一步的加工,做成鹹魚、魚幹、魚松乃至罐頭,這也讓海州迅速繁榮了起來,這裏的碼頭也成了許多海船停泊中轉的地方。
這個船隊是南下做生意的商船,船上卻帶上了吳國的使團。
劉濞消息也算是比較靈通的,他一直對長安的位置有著相當的野望,因此,在他知道了劉昌的身份之後,便覺得有機可趁,另外就是,遼國如今跟吳國也有比較密切的貿易往來,吳國的特產可不只有海鹽和銅,還有生絲,劉昌在那裏購買了好幾個山頭用於種植茶樹,招收了不少人口采茶制茶,劉濞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好處,也開始搞起了茶山,只是如今在大漢,茶葉還算是藥材,一時半會兒還沒能培養出大家喝茶的習慣。
劉濞想要跟劉昌結盟,好一起對抗長安,為此派來了他的太子劉賢,也就是歷史上被劉啟一個棋盤砸死的那個倒黴蛋!這位倒是沒有去長安朝貢,結果看他們的路線和速度,看樣子,這會兒他們要在王險城相遇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